附近100元一小时_100元附近约会,附近学生100元4小时电话号码,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下载
首页
要闻
权威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
文明播报
文明时评
道德建设
好人淮北
县区动态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志愿服务网
首页
>
文明校园
立足文化传承 深耕育人沃土——淮北市杜集区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5-04-09 来源:淮北文明网
[
关闭
]
传统文化进校园,既是传承文明的“根脉工程”,更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以资源整合为支撑,以机制保障为后盾,构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立体化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学生动手能力、艺术修养全面提升,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武术教育成绩亮眼,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淮北市首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淮北市杜集区“毗邻共建,笔墨传情”书法大赛。
淮北市杜集区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手工课.jpg
立足校情,精准定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武术教育强体魄。
联合淮北市少林武??埂拔涫踅T啊笨纬蹋枇⑽涫踅淌?,成立武术教研组,编排武术操,实现“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目标。近两年斩获淮北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18枚金牌、25枚银牌;在第五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斩获20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展现武术教育硬实力。
戏曲传承显特色。
引入国家级非遗“淮北花鼓戏”,开设戏曲文化课程,弘扬传统艺术。结合本地14项非遗项目(瓷刻、陶塑、泥塑等),通过户外研学、非遗模型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地方文化魅力。
书法教育树根基。
依托“书画之乡”萧县资源优势,自2015年起以“写好字、做好人”为宗旨,构建“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健体、以字益美”的书法教育体系。制订《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将书法纳入课堂普及教育,连续多年举办师生书法比赛,提升文化底蕴。
淮北市杜集区少儿腰鼓公益课。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激发文化活力。
非遗课程沉浸体验。
开设面塑、糖人等非遗实践课,邀请传承人李荣斌等现场示范,学生动手制作面塑、绘制糖人,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精心打造非遗小院,开展非遗互动课堂,激活辖区传统技艺。结合本地14项非遗项目(瓷刻、陶塑、泥塑等),通过户外研学、非遗模型展示等形式,激发?;び氪幸馐丁?b>志愿服务延展课堂。依托“七彩周末”等志愿服务项目,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课后延时课堂,开展公益授课。
主题活动深化教育。
结合省市级文明校园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举办“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传承”等主题活动,融入诚信、孝敬、节俭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淮北市杜集区狮舞鼓鸣非遗情。
整合资源,多维联动,凝聚教育合力。
校际合作拓宽视野。
高校学生到中小学??购悍卧啊⒐糯褚侵督步獾然疃?,同时,中小学生到高校参观学习,加强中小学校与高校的文化交流互动。
专业机构赋能传承。
联合少林武校、体育社团,将武术、舞龙、舞狮纳入课程,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师资培训夯实基础。
系统培训教师非遗知识,推进腰鼓、剪纸等项目传承,打造专业化教育队伍?!堆氖⑹馈方谀坎渭恿硕喑∈小⑶洞笮突疃⒒竦萌攘液闷?。
淮北市杜集区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手工课。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确保长效发展。
经费保障稳根基。
积极争取上级文明培育资金,引导和鼓励协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购置相关教学设备和器材,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
考核评价促提升。
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检查督导,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措施。
制度规范保常态。
建立课程安排、师资配备、资金保障等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深入。
责任编辑:
单雨萍
版权所有: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地址:淮北市人民东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编:235000 电话:0561-5215890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